
兰陵王墓为什么不挖?
兰陵王墓为什么不挖的核心原因就是现在考古发掘技术非常落后,随便挖会破坏古墓的,然后挖出来的文物也没有技术保存,所以出于保护,还是不挖为好了。 古代皇陵一般面积都非常大,其露在地面的部分就是一些宫殿建筑,比如明楼、祾恩殿之类,而地宫才是整座陵墓的核心,但是这地宫一般都建筑复杂,你想挖开它可不是说拿挖土机戳两下就开的。 古代工匠很聪明的,人家早想到你会用暴力手段搞开地宫,所以他们一般会将地宫的宝顶设置成玉石俱焚型,你要万一用强力砸,那整座地宫就会塌掉,得不偿失。 其他不挖掘的原因: 出于对文物保护的需要,现在技术手段仍然达不到说我挖开一座皇陵,就能一点不破坏里面的文物,像当年挖开十三陵里定陵后,考古人员看着地宫内的宝物一下惊呆了,因为满宫里全是亮闪闪的金银珠宝翡翠玉石,可没过20分钟,由于空气氧化,这些珍宝大多半全变黑了,你说多可惜。 因此,现在出于对文物保护的需要,在没有十足把握下,都不贸然挖皇陵。
兰陵王墓为什么不开放
不再主动挖掘帝王陵墓,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和郭沫若等人挖掘定陵,所带来的恶劣影响和惨痛教训有关,具体分析如下: 一.未准备充分就挖掘定陵,大量文物被破坏,损失惨重。对于定陵的失败挖掘,让整个考古学界都不禁扼腕叹息。定陵也就是明朝万历皇帝朱棣,和他的两位皇后合葬的陵墓。以郭沫若为代表的团队,为了加深对明朝历史的研究,也有说法是传闻定陵中可能藏有,完整版的史诗级著作《永乐大典》,让郭沫若等历史爱好者想要一探究竟。 但是由于当时文物保存技术的落后,以及考古知识的不完备等因素,导致定陵开启之后,文物损坏严重,且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首先是大量丝织品,各种绫罗绸缎,因错用含有塑料成分的软化剂,而毁于一旦,其中包括用缂丝工艺制作的万历皇帝的龙袍,且该工艺现已失传。 其次是帝王和两位皇后的金丝楠木棺椁和尸骨,都相继遭到毁灭性的伤害。异常珍贵的金丝楠木棺椁,由于考古工作人员文物保护意识的严重缺乏,竟然以占地大和脏乱为由被当作垃圾扔掉,想想就觉得心痛和气愤,丝毫没有顾及到棺椁所包含的历史价值。 此外,据说在定陵挖掘后并未有大量的书籍字画留存于世,这一点和喜爱读书和文化艺术的万历皇帝有些许出入。因此有后人猜测,或许那些字画也因当时的保存技术落后,在发现时就已被风化,失去了应有的价值,也或许是毁于后期的战乱。 二.定陵教训之后,国家要求非必要情况不得挖掘帝王陵。总之,定陵中所损失的各类文物,是考古学家们至今一提起就觉得痛心的事情。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后世,对于明朝历史更深度的研究。 同时也给考古学界一个重大警示,在条件不达标和没有较为准确的把握的前提下,不能盲目挖掘陵墓,尤其是这种具有重大研究价值的帝王级墓穴。定陵之后,国家也下达命令,除非必要的抢救性挖掘,不得随意懂帝王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