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剧 四进士 简介
《四进士》简介: 在明朝嘉靖年间,有四位名叫毛朋、田伦、顾读和刘题的新科进士离开京城去外地做官,当时的朝中首辅大臣严嵩专权同仇敌忾,四人饮酒的过程中相互鼓励并且立下誓言到任之后不徇私枉法,来报答海瑞的举荐之功。 当时河南上蔡县有一位名叫姚廷春的人,他的妻子因为贪图他的钱财,毒死了他的弟弟姚廷美,之后又串通他弟弟的老婆的哥哥杨青,把他弟弟的老婆卖给了一个卖布的商人杨春做老婆。 当杨春听到了素珍哭诉以后,非常可怜她的遭遇,于是一怒之下撕毁了她的卖身契,并且表示要帮助她告状。这个时候刚好碰到了正在私访的毛捧,杨春便帮助杨素写状纸嘱咐阳信去申诉。 杨素在和杨春失散了以后,遇到了当地的恶棍,最终被已经被革职的宋世杰所救,并且认作义女,宋世杰带着杨素前往衙门告状。 田氏逼她的弟弟巡按田伦代通关节。田给信阳知州顾读写了求情信并送上三百两贿赂的白银。田的下书差役,恰好投宿在宋士杰店中,宋偷看信文,发现与义女杨素贞事有关。 顾读读到书信后,徇情释放了被告,押禁了杨素贞时,宋上堂质问,却被杖责后轰出堂来。遇到田春,杨春又叫去巡按毛朋处上告,毛朋接状,宋士杰作证, 田、顾、刘均以违法失职问罪,判田氏夫妇死罪,为素贞申明冤情。 扩展资料: 《四进士》最初为四本连台本戏,主角是毛朋和杨素贞,经过不断的演出,缩为一本戏。宋士杰成为剧中主角,前面的戏也逐渐省略,—般只从柳林写状演起。 早期,雷喜福、王鸿寿、潘月樵等均曾多次演出该剧,周信芳于1912年4月2日曾在迎贵仙茶园演出全部《四进土》,将久已不演的前面部分演全。 合作者有四盏灯、小红灯等。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后,成为周信芳、马连良的代表剧目。两人演来风格各异,各有所长。 1929年12月6日,大舞台演出由马连良主演的《四进士》,另由胡碧兰饰杨素贞,曹连孝饰毛朋,姜妙香饰田伦,马富禄饰万氏。 同月26日,天蟾舞台演出由周信芳主演的《四进士》,同台由赵如泉饰毛朋,小杨月楼饰万氏、王芸芳饰杨素贞,刘奎官饰顾读,陈鹤峰饰杨春。上海观众得以在一月之内先后欣赏马、麒两派的《四进士》,称一时之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进士
四进士的剧目简介
据统计,京剧剧目总计五千八百余个。其中绝大多数是传统剧目。在传统剧目中又可分为几大类。一类是徽班原有剧目,以及汉调剧目或徽、汉共有剧目,如《大回朝》、《奇双会》、《打樱桃》、《贵妃醉酒》、《罗成叫关》、《状元谱》、《战长沙》、《击鼓骂曹》、《当锏卖马》、《四进士》、《李陵碑》等。另一类是从梆子移植过来的剧目如《铁弓缘》、《辛安驿》、《玉堂春》、《大劈棺》等。再一类是昆腔的剧目,如《思凡》、《闹学》、《游园》、《惊梦》、《打虎》、《山门》等。其他还有些唱“啰啰”、“纽丝”的小戏,如《打面缸》、《小放牛》、《打花鼓》、《探亲家》等。这些来自徽、汉、昆、梆的剧目,在唱腔曲调、表演方法的艺术风格上,多少还保留着其前身的遗韵。 京剧形成后艺人编演的剧目,大多取材于《三国演义》、《西游记》、《说岳》、《水浒传》、《三侠五义》、《杨家将》等长篇说部。较早的有卢胜奎编的三十六本《三国志》、(一说四十本),杨隆寿编演的《双心斗》、沈小庆等人根据《施公案》编演的八大拿(即以黄天霸为主角的一批剧目),在此前后,上海的京剧艺人王鸿寿等也编演了一些剧目,其中一至十二本《铁公鸡》,据传即出自他手笔。尔后,清末民初在京剧改良运动中,涌现了更多的文人和艺人参与编写的新戏。在上海,汪笑侬等的《党人碑》、《瓜种兰因》,以及《新茶花》、《血泪碑》、《恨海》等,都具有一定社会意义。稍后,周信芳在新文艺工作者帮助下也编演了《宋教仁》、《学拳打金刚》等。在北京,文人齐如山、罗瘿公、陈墨香、金仲荪等先后为四大名旦编写了许多新戏,如《霸王别姬》、《青霜剑》、《钗头凤》等。20年代起,上海的尤金圭等,编写了大量的连台本戏。京剧传统剧目中有不少剧目具有较高思想内容,如《铡美案》、《打渔杀家》、《四进士》等。更多剧目从各个角度反映古代生活,丰富人们知识,或给人以健康的艺术享受。如《群英会》、《室城计》、《玉堂春》等。但也有少数剧目宣扬封建道德、描写色情凶杀,如《九更天》、《双铃记》、《杀子报》等。京剧传统还存在剧本和表演不平衡的特点。有些剧本可读,有些则只能在舞台上展现而文学性不强。许多剧目是由演员在舞台实践中不断加以丰富才日益成熟,成为艺术精品。影响较大的京剧剧作家有卢胜奎(代表作《三国志》等)、汪笑侬(代表作《哭祖庙》、《马前泼水》等)、罗瘿公(代表作《青霜剑》、《金锁记》等)、陈墨香(代表作《钗头凤》、《红楼二尤》等)、齐如山(代表作《太真外传》、《霸王别姬》等)、杨绍萱(代表作《逼上梁山》)、翁偶虹(代表作《锁麒囊》及与王颉竹合作的《将相和》等)、马少波(代表作《闯王进京》、《正气歌》等)、范钧宏(代表作《满江红》及与吕瑞明合作的《杨门女将》)。建国后,京剧艺术得到新生。整理了大批传统剧目,编演了许多新历史剧和革命样版戏,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拨乱反正,京剧艺术又得到了复苏,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经整理、改编的主要剧目有《白蛇传》、《野猪林》、《将相和》、《杨门女将》、《穆桂英挂帅》、《红娘》、《望江亭》、《李慧娘》等。创作的历史剧有《逼上梁山》、《三打祝家庄》、《满江红》、《武则天》、《谢瑶环》、《黑旋风李逢》、《海瑞罢官》、《正气歌》、《徐九经升官记》等。现代戏有《白毛女》、《赵一曼》、《黛诺》、《奇袭白虎团》、《节振国》、《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杜鹃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