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软件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3d立体软件网 > 3D设计 > 正文
皇帝的称谓有哪些
皇帝的称谓有哪些
提示:

皇帝的称谓有哪些

皇帝的称谓有:
1、大家:宫中近臣或后妃对皇帝的一种称呼。《新唐书·李辅国传》:“代宗立,辅国等以定策功,愈跋扈,至谓帝曰:‘大家第坐宫中,外事听老奴处决。’”
2、大王:对帝王的尊称。《旧唐书·玄宗纪上》:“或曰先启大王。”
3、大君:古时天子的别称。宋·范仲淹《六官赋》:“伊六官之设也,所以经纶庶政,辅弼大君。”
4、万岁:古代臣民对王侯的祝贺之词,秦汉后成皇帝的尊称。
5、陛下:秦以后专称皇帝为陛下。
6、寡君:人臣对别国称自己国家君主的谦词。《左传》:“齐侯曰:‘岂不彀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彀同好何如?’对曰:‘君惠憿福于鄙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
7、国主:国君、国王。《答苏武书》:“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于国主耳。”

中国历代对皇帝的称呼
提示:

中国历代对皇帝的称呼

在秦朝以前,是没有皇帝这个称谓的。夏朝时期的统治者生前被称为“后”,死后被称为“帝”。商朝时期对统治者的称谓也有了变化,商朝前期统治者仍被称为“后”,到了后期“王”这个称谓出现了,那时候的统治者基本都被称作“王”,如“商纣王”。到了周朝时期,最高统治者都被称作“王”如“周文王”,“周武王”。
周朝以后就是春秋战国乱悠悠的五百多年,在这期间大大小小的诸侯都选择称“王”。直到公元前221年,嬴政统一华夏,结束了五百多年的割据混战,废除分封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政权。
嬴政统一华夏以后,觉得如果再用“王”这个称谓已经不合适了,毕竟春秋战国时期大大小小的诸侯国都称“王”自己在用这个称谓不足以显示自己的尊崇。于是李斯谄媚地向嬴政进言“古有天皇、地皇、泰皇,其中以泰皇最尊,愿大王号曰泰皇。”嬴政听后觉得自己“功过三皇,德高五帝”于是便取“三皇”中的“皇”字和“五帝”中的“帝”字,自称“皇帝”,其意为自己的地位至少和三皇五帝是平等的,甚至已经超越了他们。自此后世统治者皆称为皇帝。
虽然后世的统治者都被称为皇帝,但是后世的历朝历代臣下对皇帝的称呼还是不同的。秦朝时称呼皇帝为“陛下”。陛下的“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来“陛下”就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敬称。后世虽然有许多不同的尊称,但是“陛下”这个称呼还是一直要用下去。
汉朝时最高统治者是皇帝,但是臣子都不会直接称呼为皇帝。西汉时期后宫和近臣称呼皇帝为“大家”这个称呼是只有和皇帝关系比较亲近的人才能称呼的,可以理解为“在国家这个大家里地位最崇高的人”。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在唐朝“大家”是用来称呼婆婆的。而西汉一些普通的文武百官只能称呼皇帝为“天家”。当时臣下对皇帝还有一个特别有趣的称呼“县官”,因为当时的首都又被称为京畿县,而王者官天下,所以皇帝又被称作“县官”。而当时的一县之长被称为“县令长”。
到了东汉时期光武帝刘秀又被称为“国家”东汉时期的其他皇帝还是被称为“天家”。随着东汉覆灭,又迎来了一个乱世——三国。三国时期的主角并不是皇帝,而是魏蜀吴曹刘孙三人,他们都是后期才称帝的。在他们没称帝之前,臣下一般都称呼他们为“主公”。称帝以后都是被称呼为“陛下”。之后的魏、晋、南北朝都称皇帝为“陛下”。
到了隋唐时期,皇帝被称为“圣人”。圣人在唐朝专指皇帝圣人的称呼,最早记载于《易经》里,是君王的意思。(《易·说卦》: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老子》、《庄子》等著作也有专门的描述。圣人在这类著作中,被誉为人间最高的统治者。圣人,还有“与圣比肩”、“见贤思齐”的意思。皇帝们喜欢“圣人”的称呼,是因为人间的最高统治者——皇帝,希望与老子、庄子、孔子、孟子等诸位圣贤“平起平坐”,享有人们至高无上的赞誉与崇拜,进一步地树立皇帝为“天下第一”的无上权威。唐朝时的后宫称皇帝为“宅家”,意为四海天下尽属帝王宅、天子家,国就是皇帝的家,充分体现了“家天下”的理念。
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官家”一词开始频道使用。像后弦赵武帝石虎就被称为“官家”。“官家”一词最早出现在汉朝,意为官府和朝廷。到了宋朝“官家”就变成皇帝的专属称呼了。

明朝嘉靖帝后期,开始崇信道教,给自己加封了一个万寿帝君,所以当时的近臣称呼他为“帝君”或者“道君”。到了清朝时期汉臣称呼皇帝为“皇上”,而满族大臣觉得自己和皇帝更为亲近,则称呼皇帝为“皇帝主子”或者“万岁爷”。

为什么人要有名字?名字只是一个代号而已,不是吗?
提示:

为什么人要有名字?名字只是一个代号而已,不是吗?

很简单啊....请问您怎么称呼?
您希望我怎么称呼你?
您站在人群里,您想用让别人用什么办法快速把你找出来?
总不会从哪里叫那个身高多少体重多少今年多大家住哪里的人出来一下吧?
嘿嘿 名字就是识别身份用的。

不过你提问的分类是起名/算命
那就要有另一种解释啦
一般来讲,名字都会有些含义,老话讲,赖名好养活,然后给孩子起名字叫狗蛋啥的,是希望孩子长寿,因为迷信说,阎王会把名字好听的人叫去地府任职,为了不让孩子早死,就把名字起难听一点
风水上说,人有五行,通常会通过生成八字算出人命里缺啥,然后在名字里加上缺少的那一行,希望能这样补全五行所以会看见很多叫鑫、德水、森、林、炎啥的名字...
还有一种就是用名字寄托某种思念或者代表某些含义,建国时,很多人叫什么什么建国、爱军、拥军、继红、长明也都是这个意思

康熙,雍正,乾隆的顺序
提示:

康熙,雍正,乾隆的顺序

康熙,雍正,乾隆的顺序为:康熙——雍正——乾隆。 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 。 《清史稿》:“圣祖仁孝性成,智勇天锡。早承大业,勤政爱民。纬武,寰宇一统,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焉。圣学高深,崇儒重道。几暇格物,豁贯天人,尤为古今所未觏。而久道化成,风移俗易,天下和乐,克致太平。其雍熙景象,使后世想望流连,至于今不能已。 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年号雍正。 雍正在位13年,对清廷机构和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如为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改土归流、耗羡银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等。特别是雍正七年(1729年)在出兵青海,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后,为提高军务效率,在离养心殿百步之遥的隆宗门内设立军机处,更是铸就了沿袭至清末的帝后独揽军政要务的集权模式。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 乾隆继位后,在政治上矫其祖宽父严之弊,实行“宽严相济”之策,务实足国,整顿吏治,厘定各项典章制度,优待士人,安抚雍正朝受打击之宗室。经济上奖励垦荒,兴修水利,全国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之势。

顺治康熙雍正乾隆的顺序是什么?
提示:

顺治康熙雍正乾隆的顺序是什么?

依次为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顺治是康熙父亲,康熙是雍正的父亲,雍正是乾隆的父亲。 康熙,是清朝第四位皇帝爱新觉罗·玄烨的年号,康,安宁;熙,兴盛,蕴万民康宁,天下熙盛之意,蒙古语为"平和宁静"。从1662年至1722年,共六十一年,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清世宗雍正皇帝名胤禛,爱新觉罗氏。康熙十七年(戊午,1678年)十月三十日生于紫禁城。清圣祖康熙皇帝第四子,母孝恭仁皇后乌雅氏。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被封为贝勒,四十八年(1709年)晋封雍亲王。 乾隆,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的年号。前后共六十年,起止时间为1736年2月12日至1796年2月8日。清高宗弘历,清朝第六位皇帝,清军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生于1711年9月24日,卒于1799年2月7日。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 扩展资料: 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清世祖,清朝第三位皇帝,也是清军入关以来第一位皇帝,年号“顺治”。 于崇德三年正月三十日(1638年)戌时生于盛京,为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的第九子,母为孝庄文皇后,在位18年(1643—1661年)。顺治七年,叔父摄政王多尔衮去世,很快十四岁的顺治帝开始亲政,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逝于禁宫内,时年二十四岁。 遗诏传位于第三子玄烨,即康熙帝,葬于河北遵化清东陵的孝陵,庙号世祖,谥号:体天龙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朝年号